「致雨」取自「為地球『喚得雨露』,滋養萬物」之寓意,
同時,也有『通過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人類』的內涵。
基金會將開展和支持香港、中國內地以及全球(尤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在綠色低碳、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領域的研究、教育、理念推廣、能力建設和國際交流等公益活動以及相關機構的運行發展。
馬駿博士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與綠色金融,在國內外均有廣泛影響力。馬駿博士現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並擔任了香港多個公益組織的職務,包括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Yes-We-Do慈善基金會名譽理事等。在中國內地,馬駿博士擔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特邀顧問、“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在國際上,馬駿博士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共同主席、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國際可持續金融平台(IPSF)可持續金融標準工作組共同主席等職務。過去三十年間,馬駿博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以及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的專業職務。
為更好服務香港、中國內地和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馬駿博士聯合吳衛軍、張振宇、黃翠芝、舒暢等一批專業人士,在香港發起成立“香港致雨慈善基金會”。基金會主要宗旨是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在香港、中國內地和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吳衛軍先生於2019年1月加入德勤中國任副主席,中國金融服務業主管合夥人。在加入德勤之前,曾先後在普華永道紐約、悉尼、倫敦、香港和北京等地工作,擁有超過 30 年的審計及諮詢服務經驗。
2008至2009年,吳先生借調至英國金融監管局工作,參與金融危機成因、公允價值會計利弊及監管改進方案建議的調研和國際協調工作。
2018年,他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研究中國銀行業及金融體系改革的相關問題,總結改革開放40年在會計發展和銀行改革方面累積的經驗。
吳先生出版的專著包括《走在會計發展和銀行改革的前沿》 和 《資本的眼睛》;譯著包括《銀行管理要義》、《專業服務公司的管理》、《值得信賴的顧問》和《專業主義》。
吳先生目前擔任北京市行遠公益基金會(原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會)監事,以及香港卓智基金會高級顧問及監護人。他積極運用自身積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社會公益組織提供支持。他是浙江桐廬人,曾經籌集人民幣200萬,落實浙江省桐廬縣高翔村環境改造項目。
吳先生是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及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兼職教授。
張振宇先生曾於倫敦、新加坡和香港知名金融機構(包括英國Gartmore、瑞士百達、法國巴黎銀行)任職,為綠色投資和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專家。張先生在亞太地區、新興市場和ESG投資和企業財務方面擁有多年經驗,分別跨越三個專業,包括ESG分析師、基金經理及上市公司獨董。
張先生是亞洲首位獲得ESG分析師認證(CESGA)的機構投資者,現為世界基準聯盟 (WBA) 監事與香港綠色金融協會 (HKGFA) 綠色保險工作組聯合主席。張先生積極倡導企業管治;他現為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副主席,並擔任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獨董及其ESG委員會主席。
張先生向慈善機構董事會提供諮詢和支持,並擔任香港地球之友副主席及香港樂施會財務、風險及審計委員會成員。張先生積極關注行業培訓和發展,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投資者關係協會、香港董事學會等為董事會教授上市公司估值變化、可持續發展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張先生受邀為德國漢堡大學的客座學者。他擁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學榮譽學士學位和劍橋大學可持續商業研究生證書。張先生現為澳洲註冊會計師公會資深會計師,並於2019年被授予I&M亞洲區ESG領導獎。
黃翠芝是渣打銀行亞洲可持續金融董事總經理,專注推動渣打在區內的可持續金融策略,發展新的產品和業務方案,加強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的考慮元素融入銀行的業務決策當中,並為客戶物色可持續金融的業務機遇。黃翠芝亦是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任命香港金融發展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 致雨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成員 及HK2050isNow綠色建築項目資深顧問。
在加入渣打銀行之前,黃翠芝在摩根大通、瑞穗國際、巴克萊資本以及法國巴黎銀行等,主要在倫敦和香港兩地從事各種固定收益和複雜結構性產品,在有關方面擁有超過20年金融市場經驗,並致力推動香港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
黃翠芝在英國取得國際金融和資本市場的理學碩士和文學學士學位, 並畢業於牛津大學賽義德商學院取得社會金融證書。
黃翠芝曾任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氣候變化技術小組成員,「關懷愛滋」董事會成員,香港同志共融(LGBT +)同業銀行董事會成員、及摩根大通「PRIDE」香港網絡創辦人。
舒暢博士現任彭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常駐香港辦公室。她帶領團隊研究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亞太地區經濟體。加入彭博之前她曾任國際清算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經濟學家。在此期間,她對全球和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做了廣泛的研究,也參與了人民幣國際化等重要的政策工作。在那之前, 她也曾在英格蘭銀行工作。舒暢博士也是香港中國金融協會理事。舒暢女士獲得英國伯明翰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
舒暢博士熱心公益, 長期支持香港知行教育基金會,並擔任基金會理事。知行教育基金會追求教育平等,致力為內地和香港來自基層家庭的小朋友提供免費的素質教育課程。
萬芸芸女士現任泓憬國際顧問總經理,她與團隊成員共同為來港個人及企業提供一些列落地諮詢服務。她同時在大灣區金融保險業擁有多年管理工作經驗,為業界人才培育及業務發展貢獻力量。
萬女士熱心公益, 長期積極投入香港公益事業,定期關懷社區獨居老人,參與海洋清潔等環保計畫。加入致雨慈善基金會後,積極推動香港青少年環保教育,與慈善基金會團隊共同負責環保主題的繪畫與徵文比賽,涵蓋香港數十學校及數千學生及家庭。
鄭暘捷女士是一位連續跨界創業家,憑藉在奢旅、科技、藝術與文化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國際視野,於2020年投身生態恢復事業,創立自然向善探索中心,致力於透過社會力量推動生態恢復與保護,實現「自然而然向善自然」的願景。
在她的領導下,自然向善成為聯合國「生態系統復育十年」倡議(UN Decade)中國行動者夥伴,以及世界經濟論壇UpLink創新平台和Youth Hub的全球合作夥伴。 2024年,她在UN Decade框架下啟動世界生態恢復中心的規劃與建設,為全球生態恢復計畫注入全新動力。
基於在西雙版納雨林復育計畫中的實務經驗,鄭暘捷提出了「三緯度協同生態復育解決方案」和「二十五境」自然視角,為永續生態復育與自然認知提供了全新方法論,支持包括肯亞入侵物種治理在內的200多個全球生態復育計畫;2023年,透過應用「二十五境」中的「雨林境」視角,成功發起了向善雨林季活動,最終影響力觸達全球77個國家,覆蓋9,38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