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雨慈善基金會攜手多家機構在烏蘭巴托成功舉辦能力建設活動,蒙古國總統出席並致辭

61415日,致雨慈善基金會作為支持機構,聯合蒙古總統辦公室、蒙古可持續金融協會(MSFA)、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IFC可持續銀行與金融網路(SBFN等多方,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成功舉辦題為“綠色與可持續的未來發展”的全球綠色金融領導力項目(GFLP)能力建設活動。蒙古國總統烏赫那·呼日勒蘇赫(Khurelsukh Ukhnaa)出席並致辭。來自30多個國家的約4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1 蒙古國總統烏赫那·呼日勒蘇赫出席活動並致辭

呼日勒蘇赫總統在致辭中表示,儘管世界面臨諸多挑戰和困難,我們仍須加大力度保護地球,減少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同時從政策改革、能力建設以及融資計畫三方面著手。他還強調,在區域和國際層面開展互利合作,交流經驗,進一步擴大各組織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合作與協作至關重要。

蒙古政府承諾到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並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2年基礎上減少27.2%。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蒙古在農業、能源、基礎設施和衛生等主要社會和經濟領域已開始採取必要的政策和行動。例如,呼日勒蘇赫總統發起了“十億棵樹”、“糧食供應與安全”和“健康蒙古人”等全國性倡議。

此外,蒙古央行和監管機構在活動期間發佈了“SDG分類目錄”,並計畫到2030年將綠色貸款占比從不到2%提高到10%。在此背景下,蒙古商業銀行已成功發行首只國際綠色債券,並獲准發行首只本地綠色債券。


2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致雨慈善基金會主席馬駿博士出席活動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香港致雨慈善基金會主席馬駿博士就可持續金融領域的趨勢發表了主旨演講。馬駿認為,在全球層面,可持續金融發展面臨四大趨勢:一是可持續金融界定標準的可比性和相容性將得到提高,這個趨勢的主要推動力是中歐牽頭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該目錄編制的第二階段剛剛啟動,未來CGT將逐步擴大國別基礎和內容範圍,並在更多的國家開展能力建設二是國際可持續報告標準逐步走向趨同,ISSB標準有望近期在香港等地落地實施,其他國家和地區將逐步跟進;三是G20轉型金融框架的推出將引導許多國家和機構建立轉型金融目錄,完善相關披露要求和產品體系;四是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金融議題已經得到央行綠金網路(NGFS)、G20等國際平臺的重視,未來在該領域有望形成更強的國際共識。

作為蒙古迄今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綠色金融系列活動之一,本次GFLP活動組織了七場研討會,深入探討了全球和當地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交流了可持續金融的國家最佳實踐,以及可持續建築、綠色能源、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應對措施,受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熱烈歡迎。


3 馬駿博士與蒙古總統合影

關於可持續金融的最新動態,與會代表深入探討了全球可持續金融領域中新興趨勢和緊迫問題,並強調了可持續金融在推動低碳和綠色轉型中的關鍵作用,包括如何增強全球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如何為碳密集型行業提供轉型融資,以及如何為蒙古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可持續金融能力建設。蒙古發展與經濟部指出,為擴大當地可持續金融市場,蒙古推出了環境保護信託基金,成立專門的公司推廣綠色建築,設立行業協會以推動綠色貸款支援高效採暖設備,以及出臺吸引國內外捐贈的政策。

關於轉型金融和投資者期望,可汗銀行(Khan Bank)首席執行副總裁Erdenedelger Bavlai介紹了在實體企業中推廣綠色業務以及市場參與者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對此,可汗銀行已經針對客戶啟動了與SDG一致的綠色業務能力建設,計畫於2023年底將綠色貸款組合增加到5%,並于2025年增加到10%。

關於政策激勵,可持續銀行與金融網路(SBFN)全球協調員張蓉對全球可持續金融政策激勵進行概述,並介紹了SBFN成員國的案例。其他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國家推動可持續金融相關政策和激勵措施的經驗及案例,實施稅收激勵和補貼等財政措施,以及再融資工具等貨幣政策措施。與會嘉賓認為,政府間協調、政策效果評估和保持靈活性,對確保這些政策激勵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至關重要。

關於國家綠色金融機構和混合融資的作用,與會專家認為這些機構或機制可以有效促進私人投資,降低風險,並增強可持續業務和專案的可行性。XacBank首席執行官Tsevegjav Gumenjav指出,在蒙古發展混合融資還面臨若干障礙,包括缺乏政府支持,特別是在稅收抵免方面;綠色認證難度較高;整體經濟的利率水準過高等。

關於氣候相關風險的衡量與披露,與會專家介紹了在可持續報告標準制定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這些標準對本地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理事冷冰介紹了ISSB準則的誕生背景和主要目標,以及它們在促進金融機構按照一致標準開展披露的作用和意義。與會嘉賓強調了考慮本地因素的重要性,以確保現有和新興框架之間的互通性,降低新的標準對當地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衝擊。

在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方面,國際綠色金融界意識到,具有互通性和一致性的分類目錄對於促進可持續投資、降低“洗綠”風險和提高市場透明度至關重要。與會嘉賓認為,類似的經驗也可以應用於解決其他可持續挑戰。作為最早一批開發本地可持續金融標準的國家之一,蒙古在本次活動期間發佈了“SDG分類目錄”,進一步反映了該國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然而,當市場上的分類目錄過多且不可比較或缺乏互通性時,跨境綠色資本流動的投資成本和“洗綠”風險均會增加。為解決這些問題,歐盟委員會成員、IPSF可持續分類目錄工作組歐方主席Marcel Haag通過視頻發表了關於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主旨演講,為理解全球層面的分類體系互通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背景。IPSF可持續分類目錄工作組中方主席馬駿總結說,如果多個國家(地區)的分類目錄都是基於CGT,這些目錄之間就自然形成了相容性,而這些國家(地區)按CGT要求選擇並貼標的資產就是在國別之間可交易的。由於CGT來源於中國和歐盟的分類目錄,這兩個經濟體的分類目錄事實上已經屬於“CGT+本地元素”或簡稱“CGT+”。如果其他經濟體也採用“CGT+”的模式,即以CGT作為基本模組,另外增加一些本地內容,那在中國、歐盟和這些經濟體之間就會形成更大範圍的相容性。

關於通過技術和創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融資,與會專家表示,從數位平臺到基於區塊鏈的系統,新興技術和創新正在展示推動可持續金融方面的巨大潛力。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的聯合創始人Gabriel Wong表示,準確測量國家層面的溫室氣體排放水準對實現碳中和至關重要。因此,他們創建了一個基於ISO標準的數位系統,可以獨立地計算並展示各經濟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此類數字平臺可用於在國家層面登記所有碳交易,提高交易系統效率。同時,區塊鏈結構與電子合同結合,也可以提高碳交易的安全性。

作為在蒙古舉行的史上最大規模綠色金融研討活動之一,此次能力建設活動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人員與會。本次活動也是積極回應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有關加強能力建設的呼籲。此外,致雨基金會聯合多家機構正在積極籌備,爭取將GFLP專案擴大為綠色金融能力建設網路CASI,以整合與傳播全球可持續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