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FS)、香港大學世界與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CCCW)和聯合主辦的國際綠色貿易政策與RCEP研討會於2025年3月13日至14日在香港大學成功舉行。香港綠色金融協會、香港致雨慈慈善基金會、香港付貨人委員會、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SIPA 等機構為此次活動提供了支持。
來自RCEP十個成員國的五十餘位政界、學界及研究機構代表共聚一堂,聚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框架下的綠色貿易合作路徑,共同探討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與地緣政治挑戰加劇背景下,如何通過綠色貿易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與氣候治理轉型。
本次會議由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前共同主馬駿博士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共同主持。多位重量級嘉賓,包括印尼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席、前貿易部長Mari Pangestu,泰國外務部前副部長Virasakdi Futrakul,前聯合國日本大使及日本首相顧問George Hara,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前董事、馬來西亞國庫控股集團董事沈聯濤博士,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前司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綠色貿易與投資委員會名譽主席唐丁丁先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姚玲女士,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黃美雲女士,對外經貿大學貿易系教授楊軍,英中貿易協會首席執行官Peter Burnett先生及香港大學世界與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教授等參加會議並發言。
綠色貿易助推區域一體化與氣候治理協同發展
李成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在全球保護主義升溫與地緣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推動自由貿易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顯得尤為重要。他強調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在穩定全球貿易體系、促進區域增長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呼籲RCEP成員積極推動綠色貿易政策,強調香港在金融實力、區域聯通與綠色政策制定方面的獨特角色與優勢。
馬駿博士則指出,面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大幅提高關稅的背景,亞洲應主動承擔起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和引領氣候行動的責任。他提出在RCEP內推動“綠色自由貿易機制”的主張,即對綠色與低碳產品和服務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他強調,廣義的“綠色”產品與服務清單應包括環境產品、環境服務,以及低碳鋼鐵、低碳水泥、低碳鐵礦石、低碳紡織品等低碳產品以及低碳航運、低碳航空等服務。此外,他指出非關稅壁壘對貿易成本的影響可能數倍於關稅,降低非關稅壁壘比降低關稅更為重要。基於綠金院-對外經貿大學-北大國發院三方合作的CGE模型初步研究結果,他指出綠色貿易政策不僅可以促進區域減碳進程,還能提升所有RCEP成員的經濟增長,尤其對中小經濟體將帶來更顯著的GDP增長潛力。
邱騰華先生表示,若能有效協調貿易政策與環保政策,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他指出RCEP作為世界最大的區域性自貿協議,在協同發展水準不同的經濟體方面具備獨特優勢。他建議借鑒《氣候變化、貿易與可持續發展協定》(ACCTS)等先行案例,在RCEP框架內推動綠色條款融合。他強調,香港應積極參與綠色貿易機制設計,發揮金融樞紐與橋樑作用。
Mari Pangestu 認為,氣候行動的緊迫性尤其體現在發展中國家對氣候風險的高敏感度。她呼籲綠色貿易不應被視為增長的負擔,而是可持續繁榮的必要路徑。她主張通過RCEP降低綠色產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確保發展中國家在規則制定中擁有話語權,並加強區域清潔能源投資與可持續政策協同。此外,她提出應通過混合融資、碳定價等機制加強綠色投融資支持,推動包容性的綠色轉型。
在RCEP框架中推動綠色貿易的策略路徑
在主題發言之後,會議開展了三場圓桌討論,圍繞如何將綠色貿易納入RCEP議程、實現增長與可持續目標的平衡等展開深入研討。
首先,馬駿研究團隊的楊軍教授展示了基於CGE模型的初步研究成果,結果表明在幾乎所有假設情景下,綠色貿易機制均可為各RCEP成員國帶來可觀的GDP增長紅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RCEP中的中小經濟體受益幅度高於較為發達的中國等大國。這凸顯了中國作為“綠色錨定國”在構建區域綠色合作中應該發揮的關鍵引領作用。
在隨後的討論環節中,沈聯濤博士指出,RCEP應該成為推動綠色轉型的合作平臺。他認為,馬來西亞等國家可通過綠色貿易實現可觀收益,但前提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合規能力和政策認知。他主張通過碳定價機制、綠色融資、淘汰化石燃料補貼等措施為綠色轉型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強調區域協作對於綠色市場准入和貿易網路建設至關重要。他特別強調認知轉變的必要性,即將人類系統與自然系統視為高度耦合的整體,推動制度性和政策性變革。
邱騰華先生表示,雖然RCEP在最初簽署時對環境議題著墨有限,但這恰恰為未來融合綠色條款創造了政策空間和制度彈性。他建議,香港可以依託其金融優勢,推動綠色投融資機制建設,支援區域綠色專案落地,並作為中外企業合作的橋樑,推動綠色標準、資訊披露與認證體系的區域互認。此外,香港還可在綠色債券、碳市場建設、環境資訊平臺等方面率先實踐,為RCEP成員國提供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
展望未來:綠色貿易如何融入RCEP議程
參會者同意,將圍繞如何將綠色貿易議題納入RCEP正式議程進一步開展研討。與會者建議,近可在RCEP工作組層面推動綠色貿易專題討論,並由中國、印尼、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成員引領議題設定和。會議還認為,由馬駿博士牽頭的中國綠色貿易研究團隊將聯合印尼和澳大利亞的政策專家與學者,共同就綠色商品與服務的定義、關稅及非關稅減讓路徑等開展更加細緻的研究,爭取為達成更現實的共識提供鋪墊。